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招生专业介绍社会工作专业
专业优势:我院社会工作系开办于1994年,同时是我国最早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之一,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第一届年会的承办单位,是教育部确立的国家财政资金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已形成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14人,兼职教师17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6人,社会工作师11人。社会工作专业目前开设有两个专业方向:社区社会工作和救助社会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街道社区服务、救助管理与服务一线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掌握社会工作专业必备的社工专业方法理论专门知识,熟练掌握街道社区服务、救助管理与服务的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立足行业、服务首都、服务社会,能够从事街道社区、民政事业单位的基层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以及相关公益机构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面向基层民政局及企事业单位、城乡社会福利中心、救助站、街道和乡镇政府、城乡社区、民间组织等从事一线管理和服务岗位。具体就业岗位群如下:
(一)社区社会工作方向就业岗位
社会福利机构服务岗位;社区服务站工作岗位;社区中政府购买服务的民间组织服务岗位;社区专项社工社会服务岗。
(二)救助社会工作方向就业岗位
民间社区机构、社区中政府购买服务的民间组织服务岗位、社区低保服务中心(站)和民政部门低保管理岗位、救灾救济管理服务岗位、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管理服务岗位。
主修课程: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整合方法、社区活动与策划、社区纠纷调解、社会工作行政
社区社会工作方向: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老人社会工作、婚姻家庭社会工作、社区矫治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
救助社会工作方向:城乡低保政策与实务、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与服务、专项救助与管理、灾害信息收集与统计、灾害紧急救助技术、灾害社会工作、中国手语等。
职业资格证书: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灾害信息员资格证书、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中国手语、人力资源。
就业情况:坚持升学与就业并举,近两年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6%以上。根据政策,每年可推荐15%的毕业生参加北京市专升本考试。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专业优势:公共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的通用型专业。该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业务精熟,60%以上的教师具有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工作背景,具备良好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建有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室和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室两个校内实训室,同时与北京人力资源服务协会、诚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北京苏宁电器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数十家单位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了完善的实训就业体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本知识,具备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人员培训与开发、薪酬福利管理、绩效考核、劳动关系处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从事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一线岗位工作以及人事代理服务和人事法律咨询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主要岗位: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助理、员工招聘专员、员工培训专员、绩效考核专员、薪酬福利专员、劳动关系专员、人力资源培训师等);人力资源管理中介、咨询机构工作人员(主要岗位: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师、职业生涯指导、劳务派遣服务、人事代理服务、劳动法律咨询等);社会组织管理人员(主要岗位:行政主管、行政助理、办公室综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员、办公室文秘人员、社会组织公共事务专员、社区工作者等)。
主修课程:《管理学》、《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招聘与配置》、《员工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与评估》、《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
核心技能:人力资源管理定性、定量分析能力;人力资源规划、培训与开发、考核与评价、招聘与配置、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专业能力;办公自动化能力;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考试可获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资格证和秘书资格证。
就业情况:本专业坚持升学与就业并举,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等积极开发学生就业渠道,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岗位与在校生数量比达到3.2:1。根据政策,每年可推荐15%的毕业生参加北京市专升本考试。
民政管理专业(彩票营销与管理专业方向)
专业优势:该专业为适应我国彩票行业发展需要而设立、民政部有关司局和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支持建设的专业,填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彩票专业人才培养的空白,于2010年首次招生。该专业的专任教师均毕业于国内知名高校,兼职教师队伍由民政部社会福利司、中国福利彩票发行与管理中心、北京世纪中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领导和经验丰富的教学专家、行业专家组成。该专业已形成了注重学生参与的师生互动式专业教学课程和实训课程体系,在校内外分别建立了10家符合专业要求和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并与北京德法利集团达成了优先录用本校毕业生就业的“订单式培养就业协议”,开辟了工学研结合的社会服务和就业途径,在高职院校中独树一帜。该专业方向设立的“德法利奖/助学金”项目,为优秀学生和困难学生提供奖励或资助。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彩票行业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国家有关社会福利事业和彩票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掌握社会福利事业的理论基础和彩票管理知识,具有从事彩票管理、彩票营销、彩票票面和品种设计、彩票设备维护等能力,能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处理实际问题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修课程:民政概论、管理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社工概论、公共关系学、社会福利概论、中国彩票工作概论、彩票发行与销售管理、即开型彩票管理、彩票游戏设计和品种管理、彩票软件技术开发、职业经理人管理技能与实务、彩票销售人员专业技能与实务、彩票投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彩票政策法规和彩民心理学等核心课程。
就业方向:彩票专营公司或兼营公司的彩票网络营销客服、彩票网站推广人员、销售彩票销售员、彩票店面营业员、彩票游戏推介员、彩票设备维护人员等技能、管理岗位;省市级福利彩票管理中心和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的彩票市场管理员基层管理岗位。乡、镇民政基层管理服务岗位;街道民政基层管理服务岗位;城市居委会基层管理服务岗位;农村村委会基层管理服务岗位;社区服务中心基层管理服务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考试可获得民政部、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部颁发的“助理人力资源师”和“市场营销资格”证书,“彩票销售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已通过初审,正在申报中。
就业情况:坚持升学与就业并举,该专业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根据政策,每年推荐15%的毕业生参加北京市专升本考试。
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
专业优势:全国首创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填补我国婚庆行业复合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空白。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由校内双师型专职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组成的师资队伍。专业建设与改革成效显著,院级精品课程3门,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该专业奉行开放办学的思路,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建立了八个“专业化”的婚庆服务技术模拟实训室和“I do婚庆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婚庆主持、婚礼策划、婚礼花艺与现场布置、婚礼化妆与服饰搭配、婚礼影像与后期制作、婚礼现场督导、婚姻登记等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的实训条件以及服务社会,经营企业的实践机会,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同时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婚姻服务中心及北京十六个区县民政局和19家京内外知名婚庆公司签订共建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38家,为学生实习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地。
2011年本专业与香港婚礼管理协会、香港婚礼管理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可以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到香港获取国际认可的“婚礼统筹师资格证书”和获得英国新白金汉郡大学“活动策划与节庆管理”的专升本文凭。
培养目标:培养婚姻服务行业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婚庆服务与管理理论素养,熟练掌握婚庆服务、婚姻登记服务、会务管理等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婚庆服务实操技术和策划营销能力,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良好,能适应我国婚庆服务行业人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业方向:婚礼策划师、婚礼主持人、婚礼花艺师(初级)、婚礼化妆师(初级)、婚礼摄影师/婚纱摄影师(初级)、婚礼摄像师(初级)、婚礼灯光音响师、婚礼督导师、婚礼后期剪辑师、婚礼顾问、婚庆网站制作、项目负责人、办公室文员等技能、管理岗位;会务庆典公司、礼仪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广告公司等技能岗位;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婚姻服务中心等基层婚姻管理服务岗位。
主修课程:民政概论、管理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社工概论、公共关系学、婚姻庆典服务概论、婚礼策划实务、婚礼现场督导、婚礼主持技巧、婚礼摄影摄像、婚纱影楼摄影技术、婚礼视频编辑与制作、婚礼花艺与场地布置、婚礼化妆与服饰搭配、婚姻登记服务与管理、现代交际礼仪等核心课程。
职业资格证书:本专业与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实行课证合一,在学习专业课程后,可以获得婚礼策划师资格证书、婚礼主持人资格证书、婚礼摄像师资格证书、婚礼花艺师资格证书、婚礼督导师资格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香港婚礼统筹师资格证书等级证书。
就业情况:坚持升学与就业并举,2010年、2011年两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根据政策,每年推荐15%的毕业生参加北京市专升本考试和推荐学生赴港获得专升本文凭。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专业优势: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也是特色专业之一。本专业拥有一支优秀的名师队伍,师资结构完善。作为中国养老服务教育的“领头羊”,2010年学院依托本专业在全国建立了“中国养老服务教育联盟”,吸纳了全国各地方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教育单位等100余所联盟成员单位,联盟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本系。本专业在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率先引进欧洲护理技术,为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同时与日本东京福祉大学、日医护理株式会社等高校和机构就学生进修、实习等事宜达成合作意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老年服务和管理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从事养老服务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面向养老服务行业,针对各类养老机构高级养老护理员、机构管理者等服务与管理一线岗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老年机构评估与老年产品开发和营销岗位。
(一) 养老技术方向:初始岗位为养老护理员(中级),职业方向为养老护理技师。
(二) 养老管理方向:初始岗位为机构养老一线管理者、社区养老一线管理者,职业方向为机构高层管理人员、社区养老高层管理人员。
(三) 养老拓展岗位:初始岗位为养老机构一线评估员、老年产品初级营销人员,职业方向为养老机构高级评估人才、老年产品高级营销管理人员。
主修课程:《老年人健康照护》、《欧洲养老护理技术》、《养老机构管理与服务》、《老年人康复治疗与训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老年社会工作》、《老年人际沟通与活动组织》、《老年人心理咨询及辅导》、《老年产品市场开发》、《老年人食品营养保健》等。
核心技能:老年人生活照护、常见疾病照护、老年人健康咨询、心理照护、常见老年疾病康复保健等技能服务能力,以及老年人活动组织与策划、行政管理、护理管理、后勤管理和质量管理能力,能胜任养老服务行业的技术服务工作和机构管理工作等多方面综合能力;具有养老机构评估与老年产品开发和营销管理岗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考试可获得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初、中级)”证书。
就业情况:本专业2009届就业率为95%、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其中专业对口率为70%。部分优秀毕业生就业于北京首钢老年福敬老院、北京汇晨老年公寓、北京鹤逸慈老年用品公司、天津鹤童老年公益基金会等。同时,本专业坚持升学与就业并举,根据政策,每年推荐15%的毕业生参加北京市专升本考试。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家政管理方向)
专业优势:该专业是应我国家政行业对家政管理人才,家政师资,高级家政人员的迫切需求而开设的专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本专业细分为育婴、管理、西餐三个专业方向。专兼职教师20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专任教师100%拥有硕士学位,均毕业于国内知名高校,兼职教师队伍由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专家、北京市知名家政公司经理、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组成。我院是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三家院校会员单位之一,另外,国内家政行业最权威的官方研究机构——中国家庭服务研究发展中心设在我院。
家政服务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建有家居事务管理实训室、家庭烹饪(中、西餐)实训室、家政企业管理实训中心、西点烘焙实训室、咖啡实训室、室内花艺实训室、社交礼仪实训室;同时,先后与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北京华夏中青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华夏中青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日康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工学结合,尽快成为高素质的行业管理中坚力量和技能熟练的高级家政师创造了条件。该专业设有专业奖学金和助学金。
培养目标:
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家政管理与服务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掌握家庭早期教育、婴幼儿照护、儿童绘画手工、幼儿音乐舞蹈、现代家政管理学、营养配餐、家庭烹饪(西点)、家庭烹饪(中餐)等学科知识,具备从事家政管理、经营与服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育婴方向:早教培训师、育婴师、幼儿生活教师、幼儿家庭教师。
管理方向:家政师、职业经理人、培训师、经营管理人员。
西餐方向:西餐烹饪师、西式面点师、咖啡师、调酒师、营养师。
主修课程
育婴方向:人体生理学与解剖学、发展心理学、家庭早期教育、亲子教育、婴幼儿照护、儿童绘画手工、幼儿音乐舞蹈、婴幼儿游戏等课程。
管理方向:家政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领导学、秘书学、会计学、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
西餐方向:应用营养学、西点烘焙、西餐烹饪、调酒、咖啡与饮品。
核心技能:
育婴方向:婴儿生活照料能力、婴儿个人卫生保健能力、早期智力开发能力、幼儿教育能力。
管理方向:具备从事现代家政企业领导、管理、经营、员工培训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西餐方向:掌握营养配餐、西餐文化、西餐烹饪、中餐烹饪、西点烹饪、调酒、咖啡制作等知识和技能。
职业资格证书:
育婴方向:高级育婴师、儿童健康指导师、亲子教师
管理方向:职业经理人、家政培训师、营养师
西餐方向:西餐烹饪师、西式面点师、咖啡师、调酒师、营养师
就业情况:该专业坚持升学与就业并举,就业前景广阔,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根据政策,每年推荐15%的毕业生参加北京市专升本考试。
物业管理专业
专业优势:学院重点发展的通用型专业之一,专兼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及副教授4人,专任教师100%拥有研究生学位,专职教师全部取得国家助理物业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均为“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队伍由来自北京市知名物业管理企业经理和一线的行业专家组成。物业管理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建有物业服务模拟实训室、建筑工程实训室、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电子电工实训室、物业智能化实训室和房地产营销实训室等,同时,与北京北宇物业公司、北京瑞赢酒店物业公司、北京百特嘉物业管理公司、北京新东安有限公司、北京京机兴物业公司、三河燕达物业公司、三河意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书,逐步形成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位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本专业分客户服务、设施设备两个专业方向。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物业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熟悉物业管理基本法规,掌握客户服务技巧,熟悉和掌握设施设备运行的基本原理、管理方法及原则和常见故障,具有较强分析和解决物业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业方向:物业客户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物业文化活动策划、办公室文员、档案管理、中控员、置业顾问、房地产经纪人、物业市场拓展专员、房地产营销专员
主修课程:物业管理概论、物业客户服务、物业管理法规、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物业档案管理、物业管理招投标、人力资源管理、智能建筑管理、房屋构造与维护管理、物业设施设备管理、电子电工技术、建筑工程概论、物业信息管理、房地产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学、经济学。
核心技能:
(一)客户服务方向:客户服务能力、处理物业纠纷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文化活动策划能力、文书写作能力。
(二)设施设备方向:物业设施设备调试维修能力,制定设施设备维修工作方案能力,与其他专业协调工作能力。
职业资格证书:
物业管理师、秘书证、人力资源管理师会计证、电工证、中控证。
就业情况:该专业坚持升学与就业并举,就业岗位数与学生人数比达4:1,前景广阔,同时,根据政策,每年推荐15%的毕业生参加北京市专升本考试。
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专业
专业优势:本专业2007年正式招生,下设“特殊儿童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早教”两个专业方向,全面覆盖儿童服务与管理专业领域。该专业是目前国内高校中为数不多的以培养从事儿童福利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为目标的专业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该领域急剧增长的人才需求的缺口。本专业专任教师均毕业于国内知名高校,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成果,兼职教师队伍则由北京市知名儿童福利机构和育婴早教机构中,行业一线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组成。
经过长期的教学探索,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专业形成了以学生专业素质养成为本,以培养学生厚专业基础、宽专业口径、强实践应用技能、高综合素质和继续学习能力为基本出发点,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建设为抓手,以市场人才需求为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婴幼儿早教”专业方向与芭学园、北京宝蓓心早教机构、北京律迪雅早教机构等多家知名早教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实现教学、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特殊儿童服务与管理”专业方向则与北京市通州区人工耳蜗康复学校、天津和平之君儿童福利院、天使妈妈儿童福利基金会、河北省阳光儿童康复中心等机构达成人才培养接收意向。
本专业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宗旨。校内,在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践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依托儿童服务与管理专业教研室及本专业学生社团成立“宝宝贝”儿童服务工作室,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形式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工作室场地由本专业现有的六个实训室组成,即特殊儿童实训室、婴幼儿照护实训室、音乐教育实训室、感觉统合训练实训室、形体训练实训室,绘画实训室。工作室立足学校,面向社会提供以下服务:儿童成长发育健康咨询;儿童养育指导;儿童特殊项目训练等;校外,在北京及周边省市建立有:北京SOS儿童村、北京室通州区人工耳蜗康复学校、天津和平之君儿童福利院、天使妈妈儿童福利基金会、河北省青县残联下属阳光儿童康复中心、河北黎明之家脑瘫儿同康复中心等一批符合专业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与北京星星雨特殊儿童教育研究所、儿童希望基金会、北京震东方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等儿童福利服务机构合作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建设。
培养目标:
(一)特殊儿童服务与管理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儿童福利事业、困境儿童救助事业、社区儿童服务事业的人才需求;能系统掌握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掌握儿童福利服务与管理、特殊儿童教育、辅导等专业技术和方法,适应儿童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婴幼儿早教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的婴幼儿教育、照护、成长训练、机构管理等专业理论基础,掌握儿童早期干预服务与训练等实务操作技能,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适应国内育婴早教市场需求的,婴幼儿早期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业方向:
(一)特殊儿童服务与管理方向:孤残儿童护理员;特教教师(特殊儿童教育工作人员);特殊儿童康复师(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人员);儿童服务机构特殊儿童照护、康复服务培训师;特殊儿童机构管理人员(儿童福利机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行政管理人员、民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儿童救助保护慈善机构行政管理人员、社区托幼、助残服务管理人员);社会工作师(儿童社会工作者);
(二)婴幼儿早教方向:幼儿教师;家庭早教师;学习能力开发指导师;早期教育指导师(幼儿教师、家庭早教师、学习能力开发指导师的专业培训人员);早期教育机构管理人员;婴幼儿媒体编辑人员。
主修课程:
(一)特殊儿童服务与管理方向:儿童社会工作、残疾儿童康复治疗与训练、特殊儿童教育、婴幼儿照护、儿童福利服务与管理、儿童权益保护与救助、儿童艺术治疗、自闭症儿童康复与训练、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与训练、智力障碍儿童康复与训练等。
(二)婴幼儿早教方向:家庭教育概论、儿童发育学、脑功能与潜能开发、早期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幼儿音乐教育、儿童沟通与亲子活动指导、儿童社会工作、儿童游戏设计与指导、婴幼儿实用英语教育、感觉统合训练等。
核心技能:
(一)特殊儿童服务与管理方向:特殊儿童教育能力;儿童沟通能力;特殊儿童照料能力;特殊儿童康复训练能力;儿童日常用品保管及物资管理能力;
(二)婴幼儿早教方向:婴幼儿潜能开发能力;儿童沟通能力;婴幼儿游戏活动设计、组织实施与教育能力;亲子活动设计、组织实施能力;感觉统合训练能力;家长沟通能力;
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考试可获得《孤残儿童护理员》(中级)、《幼儿教师资格证》。
就业情况:坚持升学与就业并举,根据政策,每年推荐15%的毕业生参加北京市专升本考试。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其中专业对口率为70%。
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
专业优势
稀有的教育资源。全国仅有四所高校开设殡仪教育专业,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正是长江以北唯一开设殡仪系的高职院校。殡葬事业是党和政府赋予民政部门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职能,殡葬事业倡导惠民殡葬是国家事关民生的社会事务管理事业;殡葬事业倡导人文殡葬,是人的生命善终优逝,完美谢幕的事业,又是传承先人优秀品德和精神文化的事业;殡葬事业倡导绿色殡葬和科技殡葬,这又是一项殡葬科学技术的事业。殡仪系正是我国培养人文殡葬、绿色殡葬、科技殡葬专业技术人才的稀有资源。注定这个专业的学生倍受社会关注,接受殡葬专业教育,从事殡葬事业前程似锦。
名师荟萃。殡仪系拥有由博士、硕士、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的25人的专兼职
